元璋在了解了何为预售制之后,也是极为高兴,他清了清喉咙,说道:“杨帆有奇思妙想,此‘预售制’极好,极好,楼覃,虽然杨帆在北平搞这‘预售制’,但该给的拨款不可少,尤其要保证送往北平的粮草,工匠与工役众多,可不能耽搁粮草。”
楼覃躬身领命,却听李景隆说道:“陛下,其实这一次臣归来,还有一句话为杨大人带给陛下。”
朱元璋的心情大好,大手一挥笑着说道:“说!那小子又有什么好点子?”
李景隆神情肃穆,道:“杨大人请陛下推行‘匠籍改革’,他希望,能在都城建造成功的那一天,全天下的工匠,都可以获得匠籍改革的受益,让他们的日子有个盼头儿。”
吏部尚书詹同眉头微皱,说道:“曹国公,各地的‘匠籍改革’还在推行,辽东不就已经完成了么?其他的省也在推,此事需要徐徐图之。”
李景隆心里冷哼一声,詹同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辽东完成匠籍改革那是有杨帆在一手推进的,其他的省推行的速度可是慢得很,尤其是之前的浙江、福建、江西三省,这三省的文人、豪绅等与杨帆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见朱元璋不言语,李景隆诚恳地说道:“陛下,天下的匠人不容易,杨大人在北平发了工钱之后,他们的建造速度简直不可思议,杨大人说,都城建造乃是百年大计,又要快又要好,就必须给工匠让利,给工匠以希望。”
“推行‘匠籍改革’速度缓慢,而建造国都是我大明的百年大业,若是能借着修建国都的东风,一举彻底推行‘匠籍改革’,则将福泽万民,对于都城来说也是一件吉利的大好事,请陛下恩准。”
朱元璋微微眯起虎目,在思量着杨帆的话。
半晌,朱元璋方对李景隆说道:“你去告诉杨帆,都城修建只要能保证质量与速度,新都建成之日,咱一定让全天下,全部施行‘匠籍改革’,谁慢了,咱就砍了谁的头!”
朱元璋表态,李景隆喜形于色,高声喊道。
“臣李景隆,谢陛下隆恩!”
早朝之后,文武百官各怀心思,李景隆身边围了不少人。
刑部尚书王慧迪与李景隆私交不错,笑着问道:“曹国公,这普通的宅邸是给百姓的,高档的宅邸是给有钱的百姓与商贾的,那特级宅邸又是怎样的?地段如何?形制如何?”
王慧迪这句话问出了其他人关心的问题。
李景隆笑呵呵地说道:“地段自然是最好的,很多就在皇城的边上,至于形制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好,汇聚了南北顶尖的匠人,能差么?”
王慧迪闻言,很是眼热,嘀咕道:“我家中有些资财,就是这特级宅邸大约要多少钱?曹国公可知道?”
李景隆闻言想了想,说道:“特级宅邸要进行拍卖,出价最高者得,我估摸着一座宅子,怎么也要……十五万两左右吧?”
这么贵?其他大臣听得暗暗咋舌。
这话恰好被邵质听到了,他冷哼一声,说道:“区区宅邸有什么好打听的?诸位莫不是想要买?尔等的风骨呢?当初杨帆是如何对待我等文人的?”
众人有些尴尬,李景隆却不生气,道:“邵大人,吾等都是同僚莫要见外,这宅子就算最普通的民宅,若是能买到手里,也是能翻个五六倍的,诸位若有意愿购买,本官可以代为向杨大人传达。
毕竟,如今要购买的人实在太多,诸位若是正常的排队的话,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。”
李景隆的话惹得邵质、宋讷等清流文人十分不满,对此嗤之以鼻。
预售制的事情,很快在应天传遍,商人的嗅觉敏锐,有利可图的事情绝对少不得他们。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