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初一,又是一次热闹的大朝会。
许多大臣猛然发现,原本应该位列前排的司徒王朗,竟然今日没有上朝。
曹睿也没必要藏着掖着,直接向臣子们说明自己派王朗去河北、负责为文昭皇后修陵一事去了。
王司徒真可谓是雷厉风行。
王朗在得了皇帝委任之后,第二天上午就启程北上邺城了,没有多耽搁半日。
而其子王肃禁足在家之事,卫臻、刘晔、杨阜不可能说,旁人也是无从得知的。
若从大多数旁观者的视角来看,那就是钟太傅和王司徒因恢复‘肉刑’又一次吵起来后,王司徒欲要扩大事态、将争议公布了出来。
王司徒是上午将信公开的,皇帝下午就去了司徒府上,第二天王司徒就滚去邺城了。
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钟太傅又赢了一次,但这种进展速度,一时间却让人摸不到头脑。
在朝会上议论修律一事之时,有臣子当廷站了出来,建议皇帝恢复肉刑,随即许多大臣出言应和、也有大臣们出言反对。
曹睿也只是简单表示,肉刑是具体刑罚、议论肉刑并非紧要之事。应该先大略定下修律的方向,等修到细节之后再议肉刑。
皇帝都如此说了,而且说得也符合逻辑道理。先总纲再细节,本就是做事情的正经方法嘛!
也只能搁置起来了。
钟繇钟太傅依旧是腿脚不好、未能上朝。
曹睿在与大将军、太尉华歆、司空司马懿、尚书右仆射卫臻等大臣议论之后,大致定下了此番修律的几个原则。
其一,删繁就简。将汉律的繁琐重复之处逐渐精简,删去不必要的各类注解及判例。
其二,逻辑清晰。新修订的律法应该是先总则、再章节、再条文的结构,方便各州郡学习和查找。
其三,审慎为先。这一点是曹睿特意要加上去的,曹睿认为律法是手段而非目的,因此律法中要存在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宗旨,在律法判罪之前要反复核实确认。
曹睿提出审慎之后,无论是华歆、司马懿还是曹真,没谁会有理由拒绝的。
小心断案嘛!这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曹睿听到大臣们的纷纷称赞后,心中不由得摇了摇头。这种吹捧实在没有营养,但若是我提到修律之人呢?
“诸卿,”曹睿缓缓说道:“既然修律的原则已定,那么千头万绪还是要有一人直领的。”
“应该用何人来主导此次修律之事啊?”
皇帝的话一出,原本沉默的朝堂上随即开始小声议论起来。
做官也是有讲究的,做苦活、做累活不如做巧活,而此番修律就是典型的巧活。
陛下已经亲自划出了范围,只是由一人牵头即可。作为陛下太和元年朝堂上的第一件大事,这不是妥妥的政绩吗?
群臣心中纷纷都起了心思,但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。
曹睿见状轻笑一声,知晓并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,于是开口问道:“大将军?可有人选推荐给朕?”
曹真想了几瞬,随即拱手说道:“陛下,律令之事臣不甚清楚细节,因此臣没有人选。但军令的修编,臣建议用侍中辛佐治来负责。”
曹睿点了点头,看向了辛毗:“军令乃是军中大事。既然大将军推荐了辛侍中,辛卿,你可愿意负责此事?”
辛毗出列行礼答道:“回陛下,臣愿为此事,愿为陛下分忧。”
“辛侍中去做,朕无忧也。”曹睿笑着回了一声。
“除了军中律令,此事已经定下来交给辛侍中负责,接下来的大头还需议论。”
曹睿指向太尉华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