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半晌之后才从口中说出一句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
这下轮到徐庶发愣了:“陛下此句实在精妙。”
曹睿摇了摇手:“这话也是朕听来的。不说邴原和许汜了,朕和卿就说说武帝的求贤令。”
“武帝先后发了三次求贤令。建安年间已经过去了,黄初年间也已经过去了。朕此前在东宫之时还没有多少感觉,直到去年自己执政,对武帝文帝的话再进行回顾,才读出一些新的感觉来。”
“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这句话徐卿听过吗?”
徐庶回答道:“臣听过的。这应该是建安十五年第一篇求贤令。”
曹睿感慨道:“是啊,正是建安十五年那篇。武帝所说唯才是举,难道只是为了选出那些不仁不孝者吗?”
“只不过在建安年间,治国用兵之术比修身养性更为重要。清在一己,无益于百姓、也无益于大业之成败,只是沽名钓誉罢了。”
徐庶说道:“陛下的意思臣听明白了。如果一定要从才和德中选一个,才比德更为重要。并不是说‘德’不重要,而是‘才’更符合当下的需求。”
曹睿表示赞同:“的确如此。管仲背君事仇,奢而失礼。但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。孔子曾说:‘微管仲,我其披发左衽矣’。”
徐庶问道:“才德之论陛下说的很明白了,那孤和党呢?”
曹睿瞥了徐庶一眼:“这个徐卿自己不知道吗,难道还用朕说?”
徐庶此时也笑了出来:“臣明白了。说到底,陛下还是要纠正汉时之弊。”
曹睿说道:“正是此理。自汉末之后,什么三君、八俊、八顾、八及、八厨、八龙,士人之间相互品评高下,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博取官职,这是置朝廷于何地呢?”
“庞德公和司马德操将诸葛亮称为‘卧龙’、将庞统称为‘凤雏’。若是此风延续下来,既然龙凤都出来了,徐卿信不信日后还会有什么‘麟’、什么‘虎’之类的?”
徐庶被皇帝思维的跳跃绕的有些晕,随即说道:“这……或许、或许也会有吧。”
曹睿在马上转头向后面望去。司马懿、蒋济、几名侍中和夏侯玄、姜维在离皇帝数丈远的地方骑着马,看了一眼又随即转过身来。
曹睿说道:“士人之间如此品评,其实就是朋党之论了。”
“自汉末以来,士人往往不以孝悌德行为首,而以趋势游利为先。互相结党评论,若与自己一党,则百般赞叹将其捧上了天。若与自己相左,则愈加损毁以作惩戒。”
“所谓党人党人,这就是党人。这不仅是结为朋党,更是在毁坏国家选举官员的制度。”
“建安末年开始,朝廷以九品中正来为士人定品,这是在挖士人之间互相品评的根子。虽然依朕看来,九品中正也有许多不足,但起码比这种士人品评要好一万倍。”
徐庶赞同道:“陛下说的极对。若还是得到党人品评才能做官,我这种颍川寒门之人又如何能报效国家呢?恐怕臣现在还只是个县吏吧。”
曹睿笑着说道:“徐卿可不一样。卿是从刘备处回来的,大魏自然要任命为官的。”
徐庶也笑着点头。
其实曹睿还是比较欣赏徐庶此人的。言语坦诚而又直接,曾在州郡任职、也曾任御史中丞,这就是地方经验和朝廷经验都有了。
而且从徐庶的交谈里可以看出,徐庶并不是如传言中的、被迫离开刘备效力曹魏的形象。反倒像是很正常的一个跳槽一般,就像陈群、袁涣、田豫这些曾在刘备手下任职之人一样。
想到这里,曹睿准备向徐庶提问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