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常盈库——”
朱翊镠口中喃喃,思绪却是飘远。
这常盈库当下,有着新老两个库房,在库专门负责清点的胥役,就有十8人,更有1百名军士作为看守。
最开始,这太仆寺是没有官库存在的,就像那工部1般,都是后面增设的。
整个太仆寺,在有明1代,分为北京太仆寺,南京太仆寺,以及在9边的行太仆寺。
不过,正统年之后,在9边的行太仆寺或是苑马寺已经名存实亡了。
能正常行使职责的,就剩下两京太仆寺了。
北京的太仆寺管着北直隶,河南,山东1共3地的马户,而南京则是管着南直隶的马户。
这些马户,每年要给朝廷贡献出两万5千匹马,名叫寄养备用马,用来时刻补充营军的操练马损失。
其数额分布,1般来讲,北方3地取7分,南直隶则是3分。
这些马原本都是要起解到京城。
但是从南直隶那边转运到京城,实在太不方便了,而且这些马还是活物。
因此在成化2年之后,南直隶递年解送到顺天府的马匹,都折征价银,而后委官,直接解部,转送太仆寺。
而这些银子收上来,就必须要另设个银库,用来收贮,因此常盈库建立!
1开始,这些寄养马的折银,还是不多的,也就是南直隶的7千5百匹,每年每匹折色征银1十8两,1年也就十3万5千两。
等到了嘉靖朝,这寄养马,又或是俵马折银,因为朝廷缺银子,而飞速增长。
北方3地的寄养马,也开始不用本色了,而是本折色中半。
并且这每匹折色征银也提高了不少,十8两,2十两,甚至是2十4两。
好在这些马户是每两年缴1匹马,但是这不断增长的征银数,也加大了马户的负担。
北方折色银也占1半之后,每年起解到京城的备用马也就剩下8千7百5十匹。
1年少说有1万5千匹马匹被折银,也就说1年下来,单单这马价银1项,现目前,大明就能入库3十6万两。
这还是常盈库当中的其中1项。
这占大头的,还有每年入库的草料银,它们从马户身上征收。
这草料银,可是新税种,万历9年才开启第1次征收,1年能收上来十2万5千余两。
不过,这草料银的征收,其实也标志着整个大明养马事业的根基崩溃,那就是种马全没了,当然了,在各边名存实亡的行太仆寺当中,还是有着种马的,就比如之前辽东的行太仆寺。
原本寄养在马户当中的十2万5千匹种马,被分两次变卖,全部都卖完了。
1次是在隆庆2年间,1次则是在万历9年,各州县存留的所有种马,全部都被卖完了,而且还是极低的价格,下等只5两。
单单这两次变卖,常盈库便入库上百万两银子。
但是这个中更大的受益者,却是各地缙绅以及文官们。
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收购种马,朝廷的种马有着大半都入了这些人的口袋。
所以1次块钱收进来,毁掉的却是整个大明的养马根基。
现在才过去两年,现在的弊端可能还不明显,甚至收入还会增加更多。
1方面变卖种马,有银子拿,马料银也能入库,就连马价银,以后也不再是本色,而是全部都折色。
这单单两项收入,每年就能入库56十万两。
另外,还有京城内外,还有两笔银子每年也是归入到常盈库当中。
这第1笔就是京营草场子粒银。
京营作为明朝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