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隔空指点> 第两百八十七章 匠籍如奴籍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两百八十七章 匠籍如奴籍 (1 / 4)

朱元璋蹙眉思索一阵,仍没轻易松口,反是追问起来:“为何置金银赏赐不顾,反要寻求放籍?”

陆羽慢慢说道:“当初太子殿下调来的三名工匠中,其中一人名叫赵三,他心灵手巧,最擅精打细造,陛下手中这望远镜的镜片,便出自赵三之手。”

“这赵三其实很早之前就跟随陛下,但他不善言辞,不会曲意奉承,因此在大明开国后,他只得了些许银钱赏赐,而更倒霉的是,他因这工匠身份,被划入匠籍,此后更是因此受尽苦楚。”

明明开国有功,却在建国后受尽苦楚,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。

朱元璋听得眉头紧蹙,问道:“他究竟受了何等苦楚?这又与匠籍有何关联?”

闻言,陆羽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:“赵三有三个儿子,现如今都已长大成人,最大的那个,甚至已近三十,可却娶不上婆娘,眼见他赵家就要绝后了,所以在听我说,陛下可能会给予他赏赐时,他让我帮忙说,他不想要其他赏赐,只求能放归民籍,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。”

朱标听得满脸迷惑,抢话问道:“这赵三能打制出如此精良的望远镜,技艺之高令人瞠目,为何他的三个儿子娶不到妻呢?”

毕竟在这个时代,有一门手艺活的人都是香饽饽,赵三这情况,按理说,应该是媒人踏破门槛,而不是他的三个儿子都娶不到媳妇。

陆羽苦笑着说道:“殿下有所不知,这匠籍地位低下,一入匠籍,子子孙孙都都是匠籍,不但要免费替朝廷干活,领着微薄薪俸,甚至常有领不到俸禄之时,朝廷但有匠造之事,抑或是哪个达官贵人想要建屋盖房,他们就得乖乖出工,毫无人生自由可言。”

“莫说是寻常百姓,就连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,因此,寻常好人家的女儿,绝不肯嫁入匠籍,即使那些放良的青楼女子,也大都不愿意,这匠籍就如同奴籍呀!”

朱标惊得目瞪口呆,怔怔说不出话来。

朱元璋所设立的户籍制度,初衷是让百姓各司其职,稳固社会阶层,不再出现造反谋逆之事,说到底,还是为了他老朱家江山永固。

这套制度在刚建国时确实有其益处,毕竟刚经过元末乱世,所有人都只图安定活命,都能安分守己。

可时间一长,随着百姓安身立命,图谋更多发展时,这套稳固不变的户籍制度,反显得落伍过时了。

阶级、工种的固化,势必会滋生腐败、落后,导致各行各业都大受其弊。

就拿占比最多的军籍来说,朱元璋曾说过,吾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,他的卫所制度本意是让军户以军田当做俸禄,而他当初也的确是靠着这军户制度,打下了大明江山。

可是朱元璋却没看到人性的贪婪,各种达官显贵,军官将领,乃至于领兵宦官都纷纷将手深入到了军屯的土地上,大片军田被侵占。

军户成了上级军官的佃农,甚至连佃农都不如,这也使得卫所制度彻底崩溃,后期甚至出现了几十个倭寇追着数千明军打的局面。

再比如,皇宫内的太医都是医户,子孙后代也都是太医,可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学医天赋,最终凭户籍当上太医,后面大明有好几位皇帝都被这些太医给治死了,至于是有意还是医术不行,那就只能问问他们自己了。

总而言之,朱元璋的这套户籍制度不仅坑了百姓,也坑了自己的子孙,一摊死水是永远没有活力的,世袭罔替、故步自封的户籍制度,只会滋生腐败落后。

陆羽对这户籍制度有颇多不满,但他深知朱元璋固执难劝,绝不肯贸然放弃这套他引以为傲的御民制度,因此,借这赵三的事,他想着从匠籍入手,让朱元璋慢慢放开这个口子。

听完陆羽的讲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