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高主任居功至伟(3k)约翰牛的关口人员脸上露出笑容,接过纸包,毛茸茸的手一挥,盖章过关。这批三极管最终辗转来到了港岛一间工厂,工厂门头上挂着一个牌子,“振兴电产”。两天之后的夜晚,这批元件趁着夜色,被运到了海边,上了一艘小艇。小艇上一名身形挺拔的人,与那位报关人握了握手:“同志,谢谢!”在漆黑的夜色之中,小艇向着北边驶去。——在结束了使用维护人员的理论培训之后,高振东转入了与运算所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中,至于使用维护人员的上机实操,就不用高振东操心了,运算所的人上手可是非常快的,有他们在,不用高振东继续在这个工作上纠缠。对于设计人员来说,高振东就没有把说明材料上的内容一一宣讲了,他们是有基础,懂计算机的。高振东主要做的,就是几个事情。首当其冲,当然是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用系统的方式提出来。冯诺依曼体系与哈佛体系,是现代计算机最为常用的两个体系结构。其实最早的计算机只能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,它们的程序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只能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。举个例子,早期的计算机有点像现在的函数型计算器,能用来运算各种复杂的函数,但是要用来干别的,比如做文字处理,玩游戏不好意思,做不了。这种做不了不只是说没有给他编软件那么简单,而是这个东西从底层开始,就只是为了干这一类事情而准备的,因为他们的程序是彻底固化的,这个固化,是物理层面上的固化,要改程序那得直接改电路图。后来有了微程序这个概念,微程序可以看作是在计算机内部,固化一些指令组,这些指令组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,再用这些微程序去组合完成一个更大的任务。比如,y=x+1这个函数的计算,就可以做成一个微程序,然后只要调用这个微程序,同时输入x=1,那就能算出y=2。到了这个时候,程序的固化程度被减轻了,被固化的,是计算机的指令集,以及这些微程序,至于主程序,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的。直到1978年,国内的计算机其实还走在这条路子上,这也是那个年代国产计算机最终没有通用产品的原因之一。高振东前世满网络搜资料的时候,见过一本1978年出版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书籍,还带着点儿考古的心情仔细看过,上面的内容,就是这个情况,搞得高振东差点儿没看懂他们的例题,总觉得中间少了一步,原因就在于,微程序这一步,高振东上大学的时候,早已消亡。那个时候,计算机的系统参数里面,会直接把这套计算机系统支持什么语言给写在里面,这在日后的人看来,这很不可思议。比如djs-6,支持algol60和fortran。tq-16,支持algol60,并且很骄傲的标上了支持管理程序。等到了djs-130,才羞答答的添加了操作系统这个东西,但是这个操作系统也不完善,它仅支持三种语言,algol60、fortran、basic。有了djs-220,才显得和现代计算机合群了一点:操作系统、算法语言,可是到了这个时候,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了。看得出来,微程序这种方式,还是不够灵活,最终,彻底的冯诺依曼架构完善了,不过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,实际上是比较复杂,前后交叉,有进有退的。冯诺依曼架构,最大的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组织在同一块物理内存中进行调用,可以频繁修改任意部分的内容,让计算机的灵活程度达到了顶点,这也就是为何当代的通用计算机,普遍采用这个体系结构的原因,当然,也不是没有代价,那就是效率会低一些。而另外一个常见的架构是哈佛结构,这个结构与冯诺依曼结构的不同是,它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,而且是直接使用的两条独立的数据总线分别进行管理,这样一来,效率会高一些。大部分单片机就是典型的哈佛结构,包括2
最新女生小说: 人鱼称霸海底从签到开始、 系统:是反派炮灰,但男主受虐狂、 锦鲤人生、 修仙之途:从渔村少年开始、 足球技术太强!我,控场球王、 我,反派,苟成了修仙大佬、 榆品极仙、 前方修罗场预警、 穿越成废物:我竟一路开挂!、 爱情要我二选一,我怯场了、 上司能听见谎言后我成了哑巴新娘、 超融合,我有无限形态、 马马达、 恋爱脑他盯上我了、 被病娇少女包围,我只想活下来!、 娇妻太软,骁爷跪地宠、 一人之下:我开启了神话纪元、 谍海青云、 这个明星要登月、 南绫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