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你有没有想过,将大表兄调离京师,大都督府、国子监又该由谁来执掌?”
朱标先是点了点头,但又是摇了摇头。
李文忠调往浙东,的确是个好主意。
但李文忠在朝中也是身兼要职,其身份不仅仅是曹国公,更是大都督府非名义上的一把手。
毕竟是皇室亲贵,又是曹国长公主朱佛女之嫡子。
而在朱元璋的倚重之下,国子监也是在李文忠的执掌范围之内,所以将李文忠调往浙东,朝堂局势也会随之洗牌。
所以李文忠绝对不能轻动,至少寻觅到人选以前,绝对不能将李文忠调往浙东。
“改建吧。”
朱棡想了想,方才转头看向朱标道。
“改建?”
朱标微微一愣,便是脱口而出道:“改建大都督府,还是国子监?”
“国子监,现在还不是改建的时候,至于人选,就由我来担任吧。”
“我可以去主持国子监的事宜,毕竟接下来,我要在国子监做点文章。”
“至于大都督府,从此改建,改建为五军都督府。”
朱棡又是沉思了片刻后,这才看向朱标道。
“五军都督府?”
朱标有些迷茫的看向朱棡出声道:“什么意思?”
“加强中央集权,防止军权过度集中。”
“所以将大都督府,改为五军都督府。”
“也就是一分为五,分别设立中军都督府、左军都督府、右军都督府、前军都督府、后军都督府。”
“从而将权力逐一划分,五方协同,这样一来,军队既能有效作战,又能分散权力,加强皇权。”
朱棡想了想,又是轻声开口道。
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,原本是在洪武十三年,由朱元璋提出的国策,也就是用以加强皇权。
但是这其中也有弊端,而朱棡所要做的,就是解决这些弊端。
毕竟权力太过于分散,虽然旨在防止将领专权,但也可能导致军事决策过程复杂化,降低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。
同时又与兵部职权相冲突,前者掌握统兵权,后者握有调兵权,这种设置虽能相互制约,但也常引发职权交叉和冲突,影响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。
还有世兵制的衰败,这是与五军都督府相关的卫所军世制度,尤其是世兵制(军人及其家属世代服役的制度)。
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因土地兼并、待遇下降等原因,导致士兵逃亡、战斗力减弱。
所以这些弊端,都要一一抹除,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朱元璋的户籍制。
那前期所有的苦心谋划,都是为了改革户籍制,从其根本将这些不安的因素一一抹除。
“好主意。”
“如此一来,权力得到了分化,皇权得到了加强。”
“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突然卸任,而造成一场权力的交替,还有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。”
听完朱棡的意思,朱标也是瞬间眼前一亮道。
“那应该由谁来执掌五军都督府?”
顿了顿,朱标又是开口询问道。
“还是如同中书省,大都督府,每府均设立左、右都督,负责统领军务,乃是各府的最高长官。”
“因为五军都督府,所能执掌者,只有皇帝,不能是臣子。”
朱棡自然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,便还是轻声道。
“各司其职,才能加强皇权。”
“我明白了。”
朱标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。
那接下来的左、右都督,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?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