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只求速死> 第一百九十一章 匠籍改革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九十一章 匠籍改革 (2 / 4)

是大明,对匠户的剥削一直存在,并延续了几百年。

朱元璋对这匠籍制度有所了解,不过,他可没有杨帆这般亲赴一线百姓,一个个走访调查看得明白。

匠籍百姓的生存状况,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。

朱皇帝望着王图,道:“王图,杨帆的匠籍改革上书你也一并念一念吧。”

王图面露难色,说道:“陛下,这匠籍改革上书字多,又有很多生僻字,下官……下官有的不认识。”

王图不行就由吴伯宗来代为诵念,吴伯宗学识渊博,将杨帆的匠籍改革上书完美地解读出来。

这匠籍改革上书,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。

首先,提升匠籍百姓的社会地位,这匠籍世袭,不可更改,子亦不可考取功名。

杨帆的建议是,采取抽签制,即匠籍百姓的后代需至少有二人承袭匠籍。

满足二人之后,便在三个儿子里面到官府抽签,选拔一人脱离匠籍,获得自由身。

这样既能保证匠籍的延续,又给了百姓希望,同时还要允许匠籍百姓分户,使匠籍百姓的权利得以提升,改善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。

其次,对“匠不离局”做革新,工匠一辈子只能在官府的手工业工坊里做工,如何调动积极性?

杨帆给的办法便是将“匠不离局”改为“隔年制”,单数年匠户入局,而双数年可自由到别的工坊去做工。

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不用缴纳赋税,而不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,则要缴纳赋税。

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轮班匠不可平白做工,必须支付银两给工匠。

这银两可以少,但是不能没有,轮班匠创造的价值,必须分给他们一份。

至于杨帆为何不直接让朝廷发银两给轮班匠,也是考虑到当前的现状。

朝廷年年打仗,去年徐达北征北元打了一场,今年皇帝又琢磨让傅友德与蓝玉、沐英征讨云南,国库哪有钱?

所以杨帆这匠籍改革上书就做了折中,至少先迈出去改革的一步,才可进行后续的深入改革。

武英殿,夜。

今日的洪武大炮试射,给京中官员,尤其是武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。

夜深了,朱元璋还拉着徐达,在武英殿里面闲聊。

“天德啊,你说咱以前是不是错看了那群工匠?他们在杨帆的手下,还真干得不错。”

徐达闻言笑了,说道:“陛下,辽东送来的洪武大炮的确厉害,假以时日装备到军中,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,当有大作用。”

顿了顿,徐达轻声道:“陛下,臣懂您的意思,其实在演武场上臣就在想,这匠人的奇技淫巧,倒是有可取之处,而且他们也都是苦命人,臣之前未曾想到匠人们过得那么苦。”

朱元璋笑了,说道:“所以你觉得,杨帆那小子提出的‘匠籍改革上书’,可行?”

犹豫片刻,徐达说道:“军务臣懂,但是政务臣不敢随便说,臣觉得不妨以辽东为试点,先放开匠籍的束缚,试一试那上书上的内容,看看效果。”

朱元璋笑容更深,说道:“你跟咱想到一块去了,辽东那边去年打了一场胜仗,杨帆威望也高,就让他在辽东折腾折腾看一看效果!”

二人饮了两杯酒,朱元璋的眸子越发深邃,道:“天德,咱有个想法你听听如何,今年咱决定让傅友德、蓝玉、沐英征云南,你也知道云南那个地方,大军过去了平定,等大军走了又反复,咱想要让沐英永镇云南。”

听到这话,徐达细细思忖,道:“陛下所言有理,不过沐英对陛下您和皇后娘娘视为亲生父母,恐怕不愿意留在云南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