帆的叙说,朱元璋也露出了追忆之色。
“你这话说得不错,当初咱若是有一块土地安身立命,有一口饭吃,何至于去造反呢?”
“是呀!若是能有口饭吃,即使再有野心家的推动,百姓也不会去造反的,归根结底是他们吃不上饭了。”
说着,杨帆在大明的疆域图上用手划了一圈,道:“然而,在当今的这个时代,最旱涝保收的挣钱方式莫过于种地,赚了钱就想买地,人的天性便是如此,即便是陛下也无法阻止勋贵与士绅兼并土地,毕竟再好的制度,也需要人来执行。”
“既然如此,堵不如疏,要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,现阶段最好的办法,就是将人给迁出去。”
杨帆手掌挪动,指了指大明南边的那一片空白区域,道:“您请看广东与云南以南的地方,云南以南有安南,而广东以南是南洋,南洋之上有许多岛屿和陆地,这些都是无主之地。
若是大明将百姓迁移过去,未来,这些地方都是我大明的疆域,这样也能延缓人地矛盾的爆发,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
朱元璋盯着杨帆手指所指向的地方,没有说话,不过从他思索的神情来看,明显,朱皇帝很感兴趣。
杨帆继续说道:“而且那些勋贵士绅大肆兼并土地,就是想着收租子坐享其成,人多地少,你不租,自然有的是人租,故而他们收的田租都很高,可是一旦人口迁移出去了,人少地多,为了吸引佃户来租种,只能减少田租,他们花钱买来的土地,总不能一直空着吧?也需要人来种才能创收。”
杨帆的办法,为朱元璋、朱标打开了一个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新思路。
的确,人多了就移民,将多余的人口迁移到海外去,不就行了?而且他现在不就是这么搞的吗?
移民山西的人口,去填补湖广,他还在家乡凤阳,也迁移了十几万人去充盈凤阳,想要将凤阳打造成繁华之地。
朱标心有疑虑,道:“海外土地虽广阔,但杨先生所说的‘南洋’诸岛上也是有土著的,百姓去了那边人生地不熟,又毫无战力,岂不让他们送死?”
杨帆微微一笑,提醒朱标道:“殿下,难道您忘了上次臣在牢狱之中,与殿下说的话了?移民,可不止迁移的是百姓,还有诸王呀!”
朱标稍一回忆,顿时想起来了。
当时在亲军都尉府的大牢里,杨帆曾经提议,将诸王分封出去,避免大明内部生乱。
朱标一声惊呼:“莫非先生之前就已经预想好了?”
身在牢狱却能料想到几十年后的事情,杨帆的深谋远虑,令朱标震惊。
不过杨帆根本没有想那么远,他当时单纯是因为知道“靖难之役”,才提醒朱标最好将诸王分封出去。
毕竟,杨帆那时候以为自己要死了,随口提了一下,没想到现在用上了。
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,道:“分封诸王,再将国内多余的百姓转移出去,这一环连着一环,大明不说存万世,但怎么也能多延续个数百年。”
朱元璋何等敏锐的雄主?杨帆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,让朱元璋意识到,杨帆不止是一把快刀,还是一个治国的人才!
朱元璋的心头一直积压的心事有了对策,不禁面露笑意道:“杨帆,你说得对!市舶司不能禁,若因为浙江明州的市舶司被倭寇洗劫,便彻底海禁,我大明的威严何在?我大明的未来万世江山怎么办?”
从朱元璋的反应就能看出来,他已经认同了杨帆的“移民方略”。
不过这方略要实施,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从商队出海下南洋,到大明开展移民,或许朱皇帝自己都看不到实施的那天。
但这不影响朱元璋的热情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