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那么透。
黄册?李善长怎么关心起黄册来了?
胡惟庸的反应快得惊人,他心中一动,旋即明白了李善长的用意,忽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。
他放声大笑,道:“哈哈哈哈,恩师人在家中,却不忘军国大事,惟庸自叹不如,恩师在家中一切可好?”
刘贵也是个聪明人,陪着笑,说道:“国公爷的事,小的不敢探听,小的只办好自己的差事。”
胡惟庸见状也不强求,打发刘贵离开。
待屋中就剩下胡惟庸与颜希哲两个人之后,胡惟庸兴奋地来回走动:“恩师就是恩师,姜还是老的辣,希哲啊,黄册编写的情况如何了?”
颜希哲没明白胡惟庸为何这般高兴,不过,他身为户部尚书,编纂黄册这事儿户部也有参与,上任时间虽然不长,但依旧知道些情况。
他老老实实地回答:“黄册编写一切按部就班,有些行省的推行速度比原定的要快不少,在其他的地方还好,不过唯有在山东和江西这两个行省推进得不顺利。”
黄册共造出四份,上送户部一份,布政司、府、县各存留一份。
朱元璋对编写黄册一事极为重视,为了顺利编写黄册,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有黄册在手,将来大明征税就有了基础。
不过上面的意思落实到下面,就产生了矛盾,毕竟编写黄册这事儿却与地方豪强利益相互冲突。
寻常的地方豪强,遇见了朝廷的人,自觉矮了三分,无论愿意不愿意,捏着鼻子也得配合官府,将黄册编写推行下去。
可在山东、江西这倆地,存在两个势力庞大的豪强。
山东有孔家,乃圣人孔子后裔,自汉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后,孔氏一族的地位超然。
历经汉、唐、宋、元四朝,虽天下纷争不断,孔家的地位一直很稳固,无人能动摇,也无人敢去触霉头。
久而久之,孔家在山东聚敛了大批的财富,无论是“内孔”还是“外孔”,名义上是孔子后裔,诗书传家,内里其实已经成为地方的门阀。
依附于孔家的势力盘根错节,被孔家掩盖的没有户籍的人口,数量庞大。
若没有登记黄册,这些人不用交赋税,不用服徭役,其创造的价值都流入了孔府的口袋里。
孔家后裔高高在上,不事生产,地位超然,如此神仙日子谁能松手?
故编写黄册的事情在山东,特别是曲阜一地,阻力很大,就连山东当地的主官,都畏惧孔家在士林的地位,不敢强行推进。
至于江西那边,与山东的情况类似,江西有个龙虎山,龙虎山上天师道张家,天下皆知。
传说东汉时期,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于龙虎山炼制九天神丹,并在龙虎山建天师府。
从那之后,张氏子孙就在龙虎山承袭,延绵不绝,天师府也被称为“龙虎山中宰相家”。
明初,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,亲自为朱元璋发告天文书有功。
洪武元年,朱元璋封张正常掌管天下道教事务,扩建天师府,龙虎山成了天下道家的圣地。
有了朱皇帝的背书,龙虎山张家自然地位超然,这使得当地的官员也不愿意与之交恶。
而与山东孔家相同的是,张家在江西同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。
天师张正常本人醉心炼丹,很少插手世俗之事,但不意味着张家所有人都清静无为。
龙虎山的人在世代积累之下,汇聚了海量的财富,把持着江西的许多土地、资源,故朝廷编写黄册,在江西同样受到了张家人的阻碍,推行困难。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