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只求速死> 第两百四十四章 弥合南北,再造中华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两百四十四章 弥合南北,再造中华! (1 / 4)

看完这些供词,朱元璋忍不住喃喃说道:“咱信任刘三吾,让他做科举会试的主考官,可他又是怎么办事的?

白信蹈、丁显、吴达……他们竟都与刘三吾沆瀣一气,操纵会试,还有朱梦炎,咱已经让他归乡,他竟也参与到这里面!”

掌控会试的官员,除了三个同考官没有同流合污外,其他人都有问题,而朱梦炎,宋濂等归乡、流放的官员,竟然也与此事有关,朱元璋气得发抖。

杨帆轻声解释道:“朱大人、宋大人都曾身居高位,宋大人更是当世大儒,他一家去了偏远之地,却能在那里迅速站稳脚跟,与当地的豪族联合在一处。”

宋濂声名在外,交友广泛,门生故吏也极多,当地豪族与之接触联合,也是顺理成章。

豪族支持宋濂就利用其影响力,与朱梦炎等旧时的故友联络。

根据刘三吾的交代,目前还无法确定,究竟是谁,挑起了操纵科举的头儿。

杨帆想了想,道:“或许操纵科举,是诸多大族与官员一直在想的事情,他们已经策划已久,宋大人与朱大人等,就是一个爆发的契机而已。”

朱元璋继续翻阅卷宗,道:“他们得了功名还不满足,有了财富也不满足,偏偏要插手科举,将以后朝中大臣都变成他们的人,其心可诛!”

刘三吾交代的供词里,涉及的官员多达一百余人,除京城内的还有二十余人没有被捕外。

在应天之外的南边,浙江、福建、江西三省内,就有六十二人。

对于这些人,朱元璋毫不留情道:“对待这些人必须快,要狠,咱知道有百姓来京城,声称纪纲滥杀无辜,此事调查清楚就好,让纪纲他们不要有顾虑,咱来给锦衣卫撑着!”

杨帆微微颔首,道:“陛下,那件事已经查明,那两个百姓,其中一个刻意为崔郾隐瞒,另外一个的确不知情,被知情的那个连累,纪纲,确实犯了错。”

顿了顿,杨帆说道:“臣的意思是,赔偿无辜百姓家属银五百两,再免除五年的税与十年的徭役,纪纲鞭十五,罚没俸禄三个月,请陛下恩准。”

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,问道:“纪纲可是你的心腹爱将,你舍得责罚他?”

杨帆神情郑重,回应道:“纪纲有能力有抱负,然行事手段过于酷烈,若他要走得更远,这性子需收敛,今日给他一个小教训,防止未来,他犯更大的错,这一顿鞭子,值得。”

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很好,过犹不及,尤其是从今往后咱要重用锦衣卫,许多毛骧办的事情,都得交给你,还有你手下的蒋瓛、纪纲、程度他们。”朱元璋点了点头,拿着那沉重的供词往外走。

杨帆有心让纪纲等人收敛,说明杨帆从未沉浸在锦衣卫的权力中失去本心。

这一点尤为难得,让朱元璋更坚定了重用锦衣卫的决心,否则将来若是再有这般大案要案,谁能作为君王手中的尖刀,披荆斩棘?

在原本历史的时间线中,洪武三十年爆发了南北榜案,朱皇帝已经到了生命尽头。

身边没有马皇后、朱标、朱雄英,更没有徐达、汤和这样的老兄弟,亦没有杨帆这柄锋利的“屠刀”。

结果就是,他妥协了,这个一生要强的君王最终却妥协了,设立了“北榜”,将南北士子分开取录,对科举案的主考官刘三吾“轻轻放下”,判了一个流放了事。

若是朱元璋能提得动刀,焉能放过刘三吾等人?

闻言,杨帆犹豫了片刻,为毛骧求情道:“陛下,毛骧大人虽然查‘科举舞弊案’不利,但毛大人对您忠心耿耿,绝无二心,请陛下……宽宥了他吧。”

朱元璋露出一抹感慨,道:“毛骧当年随着咱刀山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