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一目了然> 第10章 朕要见血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章 朕要见血 (2 / 3)

“首先,臣以为此事必然能成。东吴叛逆之所以敢据江自保,都是因为大魏没有水道入江之故。”

“皖城和皖水与濡须坞和濡须水不同,东吴在此处并没有存续多年的要塞,而若大魏修建要塞扼守地利,那么难受的就是孙权了。孙权他日若是要攻皖城一带,或许就如大魏现今攻濡须一般艰难。”

“其次,臣以为单有军屯是不够的。或许可以从中原调一些屯田民来此,农闲之时兼服徭役,则修筑水利、修建城池、积蓄粮草,可一应而全。”

“而朝廷在皖城得此大胜,百姓也必然欢欣鼓舞,因而敢于来此。若有坚城在前为要塞,想必百姓也不会存在逃亡之事。”

“或许,还能吸引早年间逃亡东吴的江淮民众,重新回到皖城所在的庐江郡一带生活。”

“此事对国家有利无害,是积蓄国力而非耗费。”

曹睿坐在位子上开始思索起来。

如当下讨论的、要在皖城周边修筑要塞强化防务的这种大事,曹睿除了自己的判断之外,一般都会去咨询大臣的意见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,这个道理曹睿还是懂的。

一般来说,若曹真和司马懿的意见统一的话,这件事从大处来看几乎就可以去做了。曹真考虑军事、考虑稳定多一些,司马懿则考虑效率、财力多一些。

如今这件事情,司马懿和曹真都认为不仅仅是需要军屯,也需要民屯,也需要得力的能臣来治理地方。若按照这样的原则来看,岂不是需要一个既能作战、又能管理民政的能臣在此?

曹睿在心中想了片刻之后,已经有了两个初步的人选:王凌和贾逵。

至于进一步选择哪一人来做此事,曹睿还未想好。若能与二人当面奏对时交流,想必会更加稳妥一些。

曹睿看向曹真:“大将军,此番征发的州郡兵现在都在何地?”

曹真想了想说道:“回陛下,此番共征发了州郡兵三万。”

“豫州刺史贾逵的一万人此时都在皖城,作为大司马的后援。这是由于贾逵在众将中南下最早、还提前派人增援皖城的缘故。”

“青州刺史王凌的八千人、东莞太守胡质的两千人、琅琊太守孙礼的五千人,共计一万五千人由王凌所督,此时正在挂车处。”

“而兖州刺史王昶的五千人,和刘若的五千人一同在无强口大营。”

曹睿点了点头。

贾逵和王凌二人是离的最近的。前将军满宠的军队也随在自己后面回了寿春,伤亡太多没有办法。

曹睿环视众人问道:“诸卿以为该用贾逵还是王凌?此二人与大司马最近。”

众人一时间都不说话。

曹睿面对这种情况也是轻车熟路,指着刘晔问道:“刘侍中,贾还是王?”

刘晔回道:“禀陛下,皖城此地在豫州之南,离青州甚远。臣以为该用贾逵。”

曹睿没有说话,接着指向辛毗:“辛侍中,卿呢?”

辛毗说道:“臣以为二人均可。如陛下之言,此地还是要由外军来守的,和州郡兵是哪个州的并无多大干系。”

下一个是黄权,黄权回复道:“臣以为均可。”

等到轮到陈矫的时候,陈矫说道:“贾逵治政优于王凌,臣以为应选贾逵。”

曹睿接着看向曹真和司马懿,二人纷纷表示均可。

且不说这些表示均可的人,单说赞同贾逵的刘晔和陈矫。

刘晔素来以看人精准出名,他所说的理由乃是贾逵更近。若迁移豫州民众、或者将豫州屯田民到皖城这边,由豫州刺史做显然会更加方便。

而陈矫曾任尚书令,从政绩的角度肯定了贾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