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一目了然> 第51章 割据一方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1章 割据一方 (2 / 3)

长史,两人都在曹操征讨汉中的军队之中。杨阜在武都太守的任上管理后勤,而陈矫则是在邺城为尚书处理行政之事。

刘晔目光看向姜维,心中想着这名年轻人会说出些什么道理,其余三名侍中也是同样。

对于皇帝身边的权力结构,刘晔是极为敏感的。上次南征时姜维与夏侯玄二人随侍皇帝左右,但刘晔与姜维之间交谈甚少、并不相熟。

曹睿点头:“伯约说的对。朕也认同当时武帝是被刘备据险不战而逼退汉中的。”

姜维语气洪亮的说道:“正是因为雍凉军资粮草本就匮乏,而祁山道、褒斜道转运困难。这才是大魏撤军的根本原因,并非战事不利。”

“雍凉与汉中之间隔着茫茫秦川,山川地理的阻隔带来的耗费,需要更多人力、财力、军力方能弥补。”

“而大魏与江东之间隔江对望,其实也是由于大江天险、且北方不善水战的缘故,这滔滔江水其实也是如秦川一般。”

“因而臣认为,吴蜀各自割据一方的原因,就是‘山河割裂、地理相制’。”

曹睿抬起右手向下压了一压,示意姜维坐下。

“方才姜伯约所言之‘山河割裂、地理相制’,诸位觉得对还是不对呢?”曹睿说道:“还有人有不同的见解吗?”

这下举手的人比刚才多了一些,有人开头引路打了样子、后面的人也会更勇敢些。

“太初!”曹睿用手指着夏侯玄的方向。

“谢陛下。”夏侯玄起身后恭敬行了一礼,随即说道:“臣认为方才姜伯约所言是有些许正确的,但并非是吴蜀割据最主要的原因。”

曹睿笑了一下:“那卿来说说,究竟是什么原因?”

“东吴西蜀割据一方,究其根本乃是中原残破,蜀地及大江以南却损耗甚少。”

“自桓灵之时开始,中原各州郡天灾人祸动乱不休,先是黄巾贼乱、后是军阀割据。武帝数十载征战四方,中原相比蜀地江东,无论在民力物力上,再也不是压倒性的优势了。”

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”夏侯玄语气沉重的念了这两句诗后,缓缓说道:“自丧乱之后,无论是刘备在蜀地、或者孙权在吴地,都能积蓄起相当的力量从而对抗中原。”

“陛下,”夏侯玄拱手说道:“这就是臣的想法了。”

夏侯玄说罢,在场的太学学子纷纷陷入了思考之中。

姜维从地理的角度、夏侯玄从国力民力的角度,虽有差异但都互补的说明了东吴西蜀割据的原因。

刘晔和辛毗对视一眼,迅速的用眼神交换了意见,彼此共事多年,这点默契还是有的。这两人的观点在这些皇帝心腹看来,并算不得什么稀奇,也只是陈年滥调了。

刘晔和辛毗是何等资历?虽然他们两人不以为然,但在场的太学生们看来,这种放眼全局的观点实在是令人震撼。

曹睿站在讲台上点了点头。

“诸位学子,姜伯约和夏侯太初方才所言,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吴蜀现状割据的依仗,但其实并未解释吴蜀能够割据的根本原因。”

姜维与夏侯玄自认为刚才所说之论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了。但皇帝刚刚所说,他们二人所言只解释了现状、未解释原因,却又是什么意思呢?

姜维和夏侯玄也继续开始思索起来。

但是从司马师的角度看来,姜维和夏侯玄二人说的又有哪里不对呢?皇帝又会如何解释呢?

其他普通的太学学子们,既没有姜维夏侯玄一般从军的经历,也没有司马师一般的家学渊源,此时只觉得莫名困惑。信息量过于巨大,估计还要消化些时日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