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雅旖旎中文网>历史军事>一目了然> 第79章 威不可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9章 威不可测 (2 / 3)

是回去思索了几日,才来向陛下毛遂自荐、想揽下这个差事的。”

“修律一事事关重大,而且此前在朝堂中陛下的指示也好、众臣子们的议论也罢,都想将此番修律一事做得尽善尽美一些,一扫汉朝四百年律令的积弊。”

华歆说着说着,嘴角也扬了起来:“臣忝为三公之首,在太和新朝也是想为陛下立些功劳的。”

曹睿有意的调侃了一句:“太尉都已经是太尉了,还要功劳做什么呢?”

华歆笑着摇摇头:“臣也是为子孙计啊!”

“修律一事,说起来千头万绪,但若是要究其根本,还是要将陛下之理念,融会到新律之中,剩下的就都是细节工作了,这么大的一个事情,确实要个三公来领着。”

曹睿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华歆,似乎想探究出来这个老臣的真实想法。

被皇帝盯了几瞬之后,华歆也不再藏着掖着,直接说道:“就拿此前洛中的争论来说,钟太傅一众赞同恢复肉刑、王司徒一众又反对肉刑。”

“想来,臣为陛下折个中倒也不错。”

“哈哈哈哈。”曹睿笑了起来:“华太尉直言直语,真快士也!”

其实三公这个职位,务虚的成分远比务实要来的多得多。

前汉之时,三公除了名义上统领九卿、以及坐而论道之外,还能作为朝廷中的顶级大员,可以替皇帝做些“事情”。

比如什么日食啦、地震啦、哪里有灾异啦。

大臣们就会纷纷上表,说朝廷执政做的不好。皇帝像模像样的应承一番,然后将一个三公撵回家里去。

三公更是一种政治地位的代表,可以开府、征辟,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朝廷举荐高级官员,甚至有辅政之义。

但在曹丕称帝之后,却做了不少变化。

魏帝国的尚书台,是由曹操魏王国的尚书台演变来的,而非延续了汉朝的尚书台。

曹操以魏国统领天下重事,魏国的尚书台自然夺走了汉朝尚书台的功能。汉朝的尚书台都没用了,汉朝的九卿就更是摆设而已。

当先帝曹丕的友人们,比如陈群司马懿这些,统统进入了大魏的尚书台之后,尚书台的权责愈加的重要起来,将三公和九卿的实际之权也夺了许多。

说到底,华歆现在并无多少正事可做!加上当今皇帝又是个喜欢在皇宫里、找辅臣和侍中们搞密室政治的,基本不怎么向三公咨询。

曹睿也自然能体会到华歆的些许心态。

曹睿点了点头:“太尉刚刚说要为太傅和司徒折个中,朕其实已经体会到太尉的一片苦心了。”

“钟太傅是希望恢复古代肉刑、从而减免死刑、惩戒犯罪。”

“王司徒是不希望恢复肉刑,而是以对百姓表面上更温和的方式治律,这也是和王司徒之前在大理时、一贯的理念相符。”

“若是太尉能折个中,那确实善莫大焉。”

华歆连连点头:“以老臣之见,他们两人争论不休,其实都是显得有些偏颇了。”

“所谓惩前毖后也好、杀一儆百也罢,负责执行和调和的,其实都是朝廷罢了。臣就这样与陛下说,若是犯死罪的人多了、那么就多赦免一些好了,何必再将肉刑捧出来呢?”

“臣出门前,乃是又读了一遍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的。”

听闻华歆所言,下首坐着的刘劭、卢毓、桓范三人,则是一并同时看向了皇帝。

曹睿闻言也开始思考起来。

在这个时代,不读经、不学经的话,基本是连话都说不明白的。

汉魏时期的五经,其实就如后世之人惯用的成语一般。就像如果要解释面对敌军攻来复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