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载坖当然也知道现在的难处,不过朱载坖首先要处理的就是盐税亏空一案,这是公然对于朝廷的对抗,朱载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,朱载坖暂时让重臣们回去,一来是等待具体情况的反馈,同时也让这些重臣们去思量一下应该怎么处理现在的盐政问题。
朱载坖还要等待吴守礼案的发酵,看看朝廷内部,这些官员们对于此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,朱载坖也要看看,而且朱载坖已经将原本巡视北直隶的太子朱翊釴召回,准备一道处理此事。
而且汪道昆的长子汪无择�6�8也已经赶到京师了,之前锦衣亲军向朱载坖奏报过,汪无择被蒋氏打发去经营家族生意,其实就是变相的发配了,按理说堂堂大司马的公子,即便是庶子,不管是荫官还是送国子监去读书然后再想办法,都是可以的,但是让他操持商贾之道,多少是有些过分了。
汪无择到了京师之后,朱载坖命令陆绎带着汪无择来陛见,见到朱载坖,汪无择赶紧行礼,朱载坖说道:“你大可不必如此,你父亲与朕关系匪浅,之前是朕疏忽了,家中之事,不必再去管他了!”
汪无择当然知道朱载坖的事情,汪道昆家中的事情,朱载坖是不好插手的,不过朱载坖可以将汪无择弄到京师的,也算是帮汪道昆保全长子,朱载坖问道:“听闻你之前在家中是行商的,汪家也是大盐商吧。”
作为徽商现在的重量级人物,汪家以盐起家,尽管现在也经营各种其他的物资,但是盐肯定是汪家最主要的经营物资,而汪无择毕竟是汪道昆的庶长子,即便是经商,肯定也是要经营食盐这样的生意的,所以汪无择对于盐业倒确实是比较了解,朱载坖主要是想通过汪无择了解盐商的赚钱模式,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。
汪无择也向朱载坖坦陈,即便是像汪家这样的大盐商,经营食盐本身的获利也就在一成半到三成之间,这个利润看起来很大,但是实际上有各种的规费、关节费用,真正能够到盐商手中的并不多,老老实实的支盐贩卖的话,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利润。
但是现在一些大商人已经开始控制盐场了,因为朝廷现在废本色纳盐之名,而尽征折色,对于灶户们来讲,他们只能将自己所生产的盐卖给盐商,换取银钱之后向朝廷缴纳盐课折色,这样的话,盐政的生产环节已经是完全失控了。
朱载坖问道:“灶户乃是朝廷之灶户,怎可如此做?”
原本大明的盐政制度,是朝廷把土地分给灶户设灶煮盐的土地。灶户对灶地仅有使用权,并且同民户交地租一样,灶户要向朝廷交盐课,灶户交于官府的额盐叫作盐课,和百姓一样,百姓向朝廷缴纳的是本色粮食,而灶户向朝廷所缴纳的是本色食盐,这也就是朝廷的正额官盐的由来。
盐课的征收是以朝廷把土地分给灶户作为前提条件的,相当于农业中的田赋。朝廷将土地分配给灶户,灶户利用土地生产食盐并且向朝廷缴纳本色食盐作为赋税,然后朝廷用这些正额官盐进行开中,这也就是大明初年的盐政运转模式。
按照大明之前的制度:“每灶一丁,给工本钞二贯。又给以草荡灰场,此即官与牢盆之意也。”其实和军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,朝廷通过这种方式将食盐是生产牢牢控制在手中,使得朝廷将食盐的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牢牢的控制在手中,对于整个盐业予以掌握,在这种情况之下,私盐的数量是不大的。
但是随着年深日久,商业资本开始插入盐业生产,这些商人插手食盐生产的办法也很简单,就是土地兼并,和百姓手中的土地一样,灶地也处在被兼并的境地,灰场和草荡本来是灶丁们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生存命脉,是由朝廷供给。但是那些豪强、富商们为了垄断盐利,疯狂的兼并和买卖灶地。
汪无择说
最新仙侠小说: 称霸:从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开始、 苏程穿越到唐朝小说、 小说谢桥赵玄璟、 驸马是个高危职业、 太子妃她命中带煞谢桥赵玄璟、 怒海覆清1852、 赤旗、 抗战:旅长,恭喜发财啊!、 重生打猎:喂饱嫂子和美娇妻、 全家逃荒:农女为养家糊口上山打猎、 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、 隆庆中兴、 白送媳妇他不要,女帝不淡定了、 大明:让你藩地修路,你富过国库、 烈虎军、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,我教唆老爹造反、 重生民国:从打猎开始富甲天下、 快穿大明: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、 一统天下,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、 大明:皇爷爷你起来,你坐我龙椅了!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