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这段时间的对锦衣卫的观察,朱载坖发现锦衣卫善于刑讯,但是侦查更多的是凭借经验,并没有一定之规。有些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侦查盲区。
朱载坖将朱希孝和陆绎叫来,和他们一道复盘本案,要侦查一个案子,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侦查方向,如果侦查方向错误了,那就等于走进了死胡同。
而确定侦查方向的第一步就是刻画犯罪嫌疑人,这是一切的开始。
朱载坖问道:“你们认为策划本案的首犯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
两位锦衣卫头目有些发愣了,他们还从未认真想过这个策划者是个什么样的人。
朱载坖便开始分析起来了,这位一定是个胆大妄为而又心思缜密的人,胆大妄为,是他敢于袭击大明的皇子亲王,心思缜密则是策划这一次巧妙的袭击,不无显示出此人冷静沉着。
除了分析嫌疑人的性格之外,从作案动机的角度刻画嫌疑人往往是最直观的。而他目的往往直接反映了他的动机,朱载坖问道:“你们认为,此贼做此事的目的何在?”
两位锦衣卫都认为,做此事的目的不在于真的刺杀朱载坖,以刺杀来看的,此事就颇为拙劣了,刺杀要的是精准而迅速,人越多越不利于成功,况且此时朱载坖处于大军的保护之中,要想公开刺杀,比登天还难。
而这次行动的目的,更近似于恐吓,那么他的目的在于逼走朱载坖。
朱载坖问道:“此贼处心积虑,甚至不惜犯下这等大案,仅仅是为了逼孤走,说明什么?”
陆绎说道:“说明殿下不走的话,恐怕他们就要出事。”
朱载坖在内心给陆绎点了赞,孺子可教也!
朱载坖说道:“然也!说明孤不走,就会收拾他们,而且对他们来说,恐怕是难以承受的。”
朱载坖然后和陆绎、朱希孝继续分析起来,首先派出倭寇,原因很简单,倭寇没有动机做此事,很明显是被人利用了。
那么东南士绅呢?从动机上来说,似乎有那么一点可能,但是朱载坖否决了这种可能,或者说这种可能性极低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首先,朱载坖征收欠粮等事已经做完了,即便是杀了朱载坖,除了招致朝廷的报复之外,不会有任何改变。士绅们是最会权衡利弊的,不会做这等不智之事。
第二点,士绅们可不是一家一口,往往是一个大家族,他们真的会拿自己九族,来冒这个风险吗?显然不太现实,真的要暗杀,直接截杀肯定是最愚蠢的方式,士绅们饱读诗书,精通历史,谁愿意当成济呢?
否定士绅们之后,那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,陆绎说道:“殿下莫不是怀疑佛门吗?”
朱载坖说道:“并非是怀疑,而是事实如此。”
其实仔细推理的话,朱载坖的怀疑确实有合理之处。
这帮秃驴,不少无父无母,哪有那么多牵挂。是真的敢做这种事情。而且从他们做的事情来看,就是想逼走朱载坖,为什么?因为朱载坖走了,他们的利益就可以保全了,所以他们敢这么做。
而且寺院和倭寇,还真是有私下的交往。在浙江普陀山一带,僧人私创寺院,收揽民众,在倭患严重时作为贼寇侵略本地的助手。嘉靖三十年间寺院曾被倭寇占据,作为巢穴。平定此次倭患后,朝廷出于考虑海防需要,毁寺清僧,并令不许再创建。但僧人不顾禁令,沿复私创宝陀、海潮二寺,远招香客,广致斋粮,根本不把朝廷的进来当回事。
朝廷多次颁布禁约,一是验勘有僧籍之人,登记自册,暂不驱逐,其余私度之人遣散归家;二是不许再私扩寺院,广招徒众;三是不许进香游僧到寺停留常住,违者严惩。然而一切都是徒劳,僧人暗地
最新仙侠小说: 称霸:从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开始、 苏程穿越到唐朝小说、 小说谢桥赵玄璟、 驸马是个高危职业、 太子妃她命中带煞谢桥赵玄璟、 怒海覆清1852、 赤旗、 抗战:旅长,恭喜发财啊!、 重生打猎:喂饱嫂子和美娇妻、 全家逃荒:农女为养家糊口上山打猎、 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、 隆庆中兴、 白送媳妇他不要,女帝不淡定了、 大明:让你藩地修路,你富过国库、 烈虎军、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,我教唆老爹造反、 重生民国:从打猎开始富甲天下、 快穿大明: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、 一统天下,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、 大明:皇爷爷你起来,你坐我龙椅了!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