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鼎鼎的荆襄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等四人了。
司马徽,字德操,庞德公送他雅号水镜先生。因别人向他推荐名士时,他总是说“好、好、好”,故而又被称作“好好先生”。
刘备入荆州时曾聘请司马徽为官,但司马徽并没有应允,反而向刘备推荐“卧龙”、“凤雏”二人。
建安十三年,曹操南征荆州时征聘司马德操,而令人惋惜的是,此时司马徽先生却已因病逝世。虽然司马徽才华横溢,但是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,一生湮没不彰。
不过,经司马徽教授的学生之中却有许多不凡人物,诸如向朗、刘廙、李仁、尹默等人。(不过这些人,也不算出名啊!反正我是不清楚,不百度伤不起。)
还有一人名叫庞德公,也是荆州名士。
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表一直都邀请他出山做官,可是他坚辞不受,刘表只好登门造访。刘表童鞋用天下来请求,但是庞德公却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来断然拒绝。
刘表见到实在难以将这货收罗帐下,只好叹息而去啊。
庞德公作为隐士虽然始终不愿出山,但是他的儿子却娶了诸葛亮的二姐,他的侄子更是大名鼎鼎的庞统,而这位英才则是庞德公一手培养并推崇之至的。
还有就是司马懿的名师胡昭,字孔明,对,你没有看错啊,他就是字孔明,和诸葛亮字相同,不过不清楚后来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拼死较量中,有没有司马懿将诸葛亮想象成了自己的老师,从而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想法。
他比诸葛亮年长二十岁,又比诸葛亮晚死了16年,最后以八十九岁高龄得到善终。
司马懿的长子名“师”,次子名“昭”,便是寓意师从胡昭之意。
胡昭长期隐居深山,终生不仕。
虽然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,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、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,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。
最初他避乱于冀州,袁绍征求胡昭,但是他都是很明确的拒绝了,宁愿隐还乡里。
曹操做司空丞相的时候,也多次邀请,胡昭无奈之下只好应命见曹操,但到了之后,自陈一介野生,无军国之用,仍恳求归去。
曹操爱才举世皆知,死皮赖脸求了又求,求了又求吗,但是最后却不得不无遗憾地说:“人各有志,出处异趣,勉卒雅尚,义不相屈。”
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胡昭有多隐士了。
还有就是和华歆本来关系很好,但是却与他割席断交的管宁了,管宁自从避乱辽东之后,曹操乃至曹操子孙邀请了很多次,但是管宁全都拒绝了,文天祥的正气歌里面也有记载称“或为辽东帽,清操厉冰雪。”
三国时期的隐士很多,但是还真没听说过庐江有一位,现在太史慈这么说道,不由得袁耀不胡思乱想。
“哈哈,将军到了就知道了,将军定然听说过我那朋友的名字。”太史慈卖了个关子。
“还认识?”
袁耀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,既然太史慈如此信誓旦旦,这就说明了隐居的那位将军应该曾经在出世过,而且最起码是一位很出名的人物,想到这儿,袁耀愈发期待了。
到底是谁呢?
“袁将军在想什么?”太史慈将射杀的那些东西收拾好之后,全交给了随来的扈从,想要继续驾马向前,却看到袁耀在苦苦冥思着什么。
袁耀想得头都疼了,都没想到庐江有劳什子名士,只得心中暗暗叹息了,待会儿只能见招拆招了,袁耀后世看电视可都清楚,这些猛将了谋士了总愿意在投奔你之前先考考你,再决定是否投奔你,刚才的太史慈就是明证……这些家伙
……特尿性。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