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你我乃是本家,何必如此客气!”
宋讷,字仲敏,按理说他是北方人,而宋濂是南方文坛之首,两人应该互相不对付才是,但实际却是不然。
宋濂虽然有些腐朽,但却不像其他南方士子那般看不起北方人,反而因为宋讷同为大儒,又是国子学祭酒,两人的关系并不差。
但平日二人职份不同,又都日理万机,倒甚少过府拜会,今日宋讷登门,还放话“事态紧急”,可想确实出了大事。
宋濂不敢耽搁,与宋讷把臂进入厅中落座,立刻问道:“仲敏此来,所为何事?”
宋讷先是一惊,旋又追问道:“景濂公竟不知出了何事?”
眼看宋濂一脸迷糊,宋讷忙又解释道:“这件事,如今已传遍全京,惹得满朝上下人心惶惶!”
“还请仲敏直言,老夫近日一直忙于修史,未曾留意朝中风声。”宋濂大惊。
宋讷这才叹了口气,悲切道:“前几日,陆羽在国子学提出改革之事……”随即他将陆羽的改革计划大略说出,重点是那六科。
说完这些话,宋讷已是咬牙切齿,须发乱颤,他激动地站起身来,郑重拱手道:“陆羽此举,是要亡我儒学传承啊!景濂公,你可得站出来主持局面啊!”
宋讷此人,要论为官清正,廉洁奉公,那自是没得挑。
可人无完人,他也有自身弊端。
为人守旧,行事古板严苛,这些自不必提,更关键的,他是朝臣中,儒学信仰最为虔诚的。
在他看来,读书人就该苦读四书五经,钻研儒家经典,至于什么算学、工学之类,纯属旁门左道。
这样的人,怎能坐视陆羽这撬动了儒家根基的改革呢?
先前看宋讷激动模样,宋濂还颇不以为然,待听到那六科改革,他便暗觉不妙了。
毕竟是朝堂大员,宋濂的目光比宋讷长远得多,他立时发觉此事背后隐藏的危机。
站起身来,负手踱了两步,宋濂边叹气边道:“若只是革新国子学制,倒还好说……”
他这话本是欲杨先抑,可宋讷只听一半就听不下去了,连忙叫道:“景濂公何出此言?”
宋濂忙转身抬手,将话补充完整:“老夫担心的是,此事不光是这陆羽一人主意,他恐怕只是陛下推出的探路石,陛下当初便是觉得科举取上来的士子毫无用处,才会停了科举,如今恐怕想借陆羽之手来改革科举呀!”
宋讷闻言,顿时骇得脸色煞白,这科举可是儒家传承最重要的途径,若是按照陆羽这番改革,那儒家先贤好不容易创造出的独尊儒术的局面,可就全毁了。
他连忙拱手,振声道:“景濂公,您可是儒学魁首,您得站出来,将这改革扼杀在萌芽之中啊!否则,真让陛下动了科举,我儒家可就要彻底亡了!”
说至情绪激动,宋讷的嚎声呜咽哽咽,如泣如诉。
相较之下,宋濂的阴冷嗓音少了些哀苦,却多了分憎恶厌恨:“老夫自不会坐视不理,否则百年之后,拿何颜面面对孔圣,面对那些儒家先贤!”
咬牙攥拳,稍一思虑,宋濂立马道:“仲敏放心,老夫这就联系同僚,草拟奏表,明日上朝,定要当堂弹劾陆羽!”
宋濂是浙东一派领袖,他的能耐威望自不必说。有他出面,想来朝臣定会同仇敌忾,共同阻击陆羽。
宋讷心中稍有宽慰,忙拱手郑重点头道:“如此,便有劳景濂公了!”
……
京中朝臣暗中涌动,如此动静怎能逃过锦衣卫之眼?
武英殿中,朱棡正将刚刚搜罗来的线报上呈天子。
“父皇,这些朝臣在互相串联,只怕正酝酿什么大动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