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一踏出御书房,朱元璋便是竖起眉头看向朱棡道。
语气之中,明显有些不满。
“学医怎么就不好了?”
朱棡挑了挑眉头道。
“学医当然没什么不好,只是他出生于皇室,岂能做个大夫?”
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。
“他要学医,也不代表他想做个大夫?”
“而且就算是做个大夫,又能如何?”
“他不还是您的儿子,他不还是亲王?”
“况且要是他在医道,有所建树,我大明也就会少一些因疾病而死的百姓。”
“所以您老人家就放宽心,让他去学吧,如果老五真的学不通,他自己都会回头。”
“但要是学明白了,这可就是我大明的宝贝疙瘩。”
“毕竟你让他带兵打仗,大明又不缺能征善战之辈,可是医学领域上的人才,真的是不可多得。”
朱棡一边为朱元璋捏肩,一边轻声开口道:“再者,对于老五学医的事情,朝廷也可以大力宣传,就是要让百姓们明白。”
“大明的王爷,也会以行医治病为己任,这更会让百姓生出亲和,毕竟你只有融入百姓,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。”
“还有就是这场谣言,老五都去学医了,还怎么可能争储,他心思就不在这里,更可以表明皇室之间的兄友弟恭。”
“从而进一步稳固老大的位子。”
话罢,朱棡又是低下头看向一脸沉思的朱元璋。
周王朱橚,他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,他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医学家。
对于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。
对于百姓,也是有着极大的贡献。
这绝对是一位贤王。
就拿《救荒本草》说吧,朱橚在河南开封就藩期间编纂的,主要收集了大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,用于指导百姓在饥荒时期寻找食物。
甚至,此书对后世的植物学和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。
还有就是《普济方》,这是朱橚主持编纂的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。
全书共收录了近万条药方,涵盖了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眼、耳、鼻、喉等各科疾病,对民间医疗实践有极大帮助。
还有就是《普济方》的浓缩版,《袖珍方》。
《袖珍方》便于携带和使用,包含了大量实用的药方,对普及医疗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特别是《保生余录》,原书共有两卷,收录了大量实用的药方,其中包含了内服药和外用药的配方,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。
而且,朱棡编纂《保生余录》的目的,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广泛传播,让百姓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疾病,从而达到“保生”的目的。
所以朱橚的医学成就,哪怕是在后世,在整部华夏医学史上,都占据一席之地。
那这样的人才,朱元璋真让他去打仗,才是真正的埋没人才。
况且对于朱橚,朱棡更是想让其好好学医,那对于未来的医学领域,绝对会起到突出的贡献。
再加上朱棡从后世带来的理论知识,朱橚绝对可以更进一步,成为华夏医学史上,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家。
“咱就不喜欢跟你小子打交道,说的头头是道,句句在理。”
“但又不是咱喜欢的,可咱又没有办法反驳。”
“算咯,儿孙自有儿孙福,老五想干嘛,就让他干嘛吧。”
“咱也总不可能管着他一辈子。”
朱元璋抬起手轻轻拍了拍朱棡为他按肩膀的手,方才一脸唏嘘道:“希望真能如你所言,老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