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能在医道上能走得更远,别是头脑一热。”
“您放心吧。”
“对于老五,儿子有信心。”
朱棡又是重重点头道。
“那就好。”
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笑了笑道。
“对了爹,还有一件事情,儿子想听听您的意见。”
“您还记不记得吏部尚书詹同?”
说话间,朱棡又是轻轻拍了拍脑子,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。
“自然记得,咱的吏部尚书,才气纵横。”
朱元璋微微一愣,便是有些惋惜道:“可惜,同文在致仕不久后,就去世了。”
詹同,字同文,初名书,婺源人氏,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文作家和官吏。
元朝末年,詹同中举人后出任郴州学正。
后在陈友谅手下担任翰林学士承旨。
朱元璋攻下武昌后,詹同被召为国子博士,并被赐名为“同”,后来詹同官至吏部尚书、翰林学士承旨。
而且詹同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,他与宋濂等人共同修订《日历》,并担任总裁官。
还有詹同著有《天衢吟啸集》、《海岳涓尘集》等作品。
也足以见其在明朝文坛上,詹同绝对占据一席之地。
所以对于詹同,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忘记,绝对是天下大才。
可惜就是过于年迈,加上身体又不好,所以朱元璋允准詹同归养山田,颐养天年。
但这一别,就是彼此之间的最后一面。
“儿子想将詹尚书之子詹徽调来京师,让其担任御史台侍御史一职,您意下如何?”
朱棡也不知道有所隐瞒,便是看向朱元璋询问道。
詹徽,字资善,詹同之子。
明朝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詹徽以秀才身份步入仕途,担任监察都御史。
次年,他升任试左佥都御史,不久后转为实授。
洪武十七年正月,詹徽升任左都御史,这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位,品级为正二品。
洪武二十三年六月,詹徽兼任吏部尚书。
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,詹徽加衔太子少保,品级为从一品。
洪武二十六年二月,蓝玉案爆发。在审问蓝玉的过程中,詹徽被卷入此案,据说蓝玉在审讯中指认詹徽为同党,导致詹徽被朱元璋下令诛杀,时年六十岁。
所以这个詹徽是个人才,而且年龄也不小,绝对有着执政的才能。
那就可以委以重用,毕竟洪武初年,百废待兴,只要能将其掌控在手,就不怕他跳出棋盘。
“你是想用詹徽代替陈宁?”
朱元璋思索片刻,便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。
“没错。”
朱棡直接点头道。
胡惟庸即将垮台,那其党羽自然不可能放过。
御史大夫陈宁、御史中丞涂节也都是胡惟庸的心腹,坏事更是做绝,又是大肆的排除异己。
那朝廷当然不可能放过,可兰台身兼纠察百官之责,所以也要考虑平稳过渡。
这才是朱棡想启用詹徽的原因。
让詹徽先成为侍御史,熟悉御史台的事务,那等胡惟庸案爆发,就可以顺利接过御史台。
“可以。”
朱元璋又是想了想,便是点了点头道。
“而且爹,您是想要废除丞相制,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状态。”
“可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六部权力,所以以现在的御史台,真的能承担起监察百官的重任?”
面对朱元璋的点头,朱棡又是开口道。
“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